新闻中心

“双水源”助力历阳湖“脱贫”,市政资产公司助力泉水喷涌

发布日期:2024-03-24 10:30:00     来源:济南城市建设集团


 
  
  
  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中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近年来,建设集团所属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依托再生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站)、提升泵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多措并举保障历阳湖水资源充沛,助力我市节水保泉,绘就大美济南崭新画卷。
  
  补源保泉,循环利用
  
  为加快水生态建设,实现泉水的循环利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13年,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参与实施了历阳湖泉水循环利用引水补源工程。
  
  历阳湖位于济南南部金鸡岭以南、旅游路以西,为历阳河源头,原为天然山体冲击沟,是济南市二十余个强渗漏区之一。引水补源工程建设了大明湖北门、济大路、舜玉北路三座提升泵站,并沿西圩子壕、南圩子壕、玉绣河敷设DN1000引水管道至舜玉北路泵站,一路沿玉绣河敷设DN600管道至八里洼路节点给玉绣河补源,其中继续沿玉绣河、玉兴路敷设DN600管道至二环南路石青崖桥处接入兴济河引水补源管线;另一路沿舜玉路、历阳河敷设DN800调水管道至历阳湖。工程敷设管线总计约20.5公里,最大调水能力10万m³/日,其中6万m³/日至历阳湖、4万m³/日至玉绣河八里洼节点。
  
  
  
  历阳湖工程建设绿地约4万平方米,形成水面约4万平方米,实现蓄水约9万立方米,每日下渗量约1.5万立方米,实现了泉水促渗保泉目标,对我市补源保泉、水生态建设、水资源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步实施的历阳湖景观提升工程,结合自然山体现状,着力打造原生态山水景观,工程依山就势、依河而为,新建了跌水石坝、栈道绿道、观景平台,历阳湖景区已成为集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滨水乐园。
  
  五库连通,中线改造
  
  五库连通工程是南水北调济南市市区续建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
  
  工程利用卧虎山、锦绣川2座水库的地表水源以及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调引的黄河水、长江水客水资源,通过改造现有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新建向兴隆、浆水泉、孟家3座水库输水线路,实现五库连通。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地表水3种水源联合调度,可向南郊和分水岭2个水厂及兴隆、浆水泉、龙泉湖3座水库供水,还可以向兴济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条城区河道和8处泉域强渗漏带进行生态补水。构成5座水库、2个水厂、4条城区河道及沿线8处强渗漏带的“5248”连通水系。
  
  工程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城市供水、补源保泉、改善生态环境、营造水景观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正在实施五库连通延伸工程,通过新建补水管道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强渗漏带入渗条件,打造沿线优美水景观,提升当地生态环境。
  
  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参与实施了历阳湖引水补源中线管线改造工程。大明湖弃水作为历阳湖引水补源工程的唯一水源,其弃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夏之交,枯水期水量较少,不能有效持续向历阳湖补水,通过改造南郊和舜玉两座引水补源泵站管线,将“五库连通”来水在石青崖位置进行分流,通过舜玉泵站加压至历阳湖,作为枯水期历阳湖补源的备用水源,实现大明湖弃水与“五库连通”水共同回补历阳湖,有效增加了历阳湖补水水源,助力泉群喷涌。
  
  
  
  两手发力,系统治理
  
  为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生命线,推进“两手发力”,激发治水管水活力,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双管齐下,系统治理,助力泉水喷涌。
  
  历阳湖引水补源项目为节水保泉保驾护航。供水补源方面,利用明湖泵站将大明湖弃水经过玉函路泵站、舜玉路泵站三级加压,持续向历阳湖进行生态补水,全天可调水约3.5万m³左右,到达历阳湖的水通过下渗以及溢流至下游历阳河、南圩子壕等河道,源源不断的为地下泉水注入活力;管理调度方面,利用智慧信息平台,将每日、每周、每月报表数据进行汇总并录入系统,实时掌握各级泵站运行情况,及时作出运行调整;运行维护方面,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输水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通过定时巡检输水管线和回流河道,保证完成日常输水需求。
  
  
  
  此外,全福河生态补水项目也在积极的发挥作用。利用水质净化一厂处理的再生水,通过全福河一级、二级2座加压泵站分别向全福河、历山路边沟、黄台南路边沟、柳行头河进行生态补水,确保河道水源充足。
  
  
  
  未来,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在水生态治理方面的优势,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贡献力量。